close

       

 

 

0817鐘樂合鳴A1大海報-01

2014桃園國樂節繽紛國樂系列《鐘樂和鳴》海報(設計:高挺育/狐狸)

 

 

 

 

 

時間:103817()1430 索票入場

 

地點:展演中心展演廳(桃園縣中正路1188號)

 

指導單位:文化部、桃園縣政府、桃園縣議會

 

主辦單位: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桃園縣政府教育局

 

協辦單位:桃園縣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桃園市公所、平鎮市公所、

 

          大溪鎮公所、龍潭鄉公所、社團法人桃園縣范姜宗親會臺灣國樂團、九歌民族管絃樂團

 

承辦單位:溪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贊助單位:長安樂器有限公司

 

索票資訊:8/7()9時起,於【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服務台同步開放索票,每人限索4張,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注意事項:索票節目於演出前30分鐘開放觀眾入場,演出前10分鐘,

 

開放無票觀眾依序補位,座滿為止,敬請持票觀眾提早入場。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之權利,若有異動敬請見諒。

 

 

 

 

演出曲目:

 

1.新賽馬│(合奏)-----------------------------------------------------------------魏冠華編曲

 

2.藍色的思念│(合奏)--------------------------------------------------------------關迺忠

 

3.烏蘇里吟-第三樂章│(雙胡協奏)----------------------------------------------劉錫津

胡琴:施懿珊、尤豐勳

 

4.阿佤山《滇西土風》第一樂章│(合奏)---------------------------------------郭文景

 

-中場休息-

5.黃土情(雙笛協奏曲)-----------------------------------------------------------瞿春泉編曲

 

笛:劉貞伶、張君豪

6.憶│(合奏)-------------------------------------------------------------------------趙季平

 

7.蓬瀛狂想│(合奏)----------------------------------------------------------------王乙聿

 

 

 

 

 

0817鐘樂合鳴票券-01

2014桃園國樂節繽紛國樂系列《鐘樂和鳴》票設(設計:高挺育/狐狸)

 

 

 

 

 

NCO團照無指揮(大檔)

NCO臺灣國樂團(九歌國樂團提供)

 

 

 

 

0119_080

九歌民族管絃樂團(九歌國樂團提供)

 

 

 

 

_MG_7188

指揮|閻惠昌(九歌國樂團提供)

 

 

 

 

_O7A3761-1

笛|張君豪(九歌國樂團提供)

 

 

 

 

中胡-尤豐勳21

胡琴|尤豐勳(九歌國樂團提供)

 

 

 

 

IMG_6305

胡琴|施懿珊(九歌國樂團提供)

 

 

 

 

劉貞伶

笛|劉貞伶(九歌國樂團提供)

 

 

 

 

樂曲說明

 

 

1.《新賽馬》魏冠華 編曲

 

本曲由陳耀星、陳軍根據黃海懷的二胡獨曲《賽馬》改編而成,

 

在原作基礎上,加入一段對奏快板,將樂曲推向高潮;

 

現經魏冠華重新編配為大樂隊版本,更加豐富地表現了蒙古族人在節日裡賽馬的激烈熱鬧的場面。

 

 

2.《藍色的思念》關迺忠 作曲

 

「藍色」的英文-- Blue ,指的是一絲憂鬱一絲無奈。

 

一代歌后鄧麗君的一生被認為是金色的,也是輝煌的。

 

但是就作曲家關迺忠本身對於鄧麗君的瞭解,在她燦爛如流金的演藝光環之外,

 

的確透著淺淺憂鬱的藍色光暈。這也就是鄧麗君的歌聲總能觸動人心的原因。

 

作曲家將鄧麗君演唱過的知名歌曲如「原鄉人」、「小城故事」、「再見我的愛人」、

 

「月亮代表我的心」、「千言萬語」等改編成國樂演奏的《藍色的思念組曲》,

 

演繹鄧麗君甜美歌聲下的憂鬱,以及無數歌迷對一代歌后的無盡思念。

 

 

3.烏蘇里吟》第三樂章 劉錫津 作曲

 

雙二胡協奏曲《烏蘇里吟》係作者採用赫哲族民歌、說唱音樂「依瑪堪」等素材寫成的。

 

「依瑪堪」是深受赫哲族人喜愛的演唱形式,其內容大部分是歌頌英雄與復仇事蹟、民族興衰及純真的愛情故事等,

 

曲調自由,沒有伴奏樂器,故事中人物則各有唱腔。

 

 

本曲以音畫手法,著重在描繪赫哲族最有特點的三個生活場景,

 

由分三章: 一、漁,快板;二、歌,行板;三、獵,急板。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沿岸。由於日本進佔東北後推行「種族滅絕」政策,

 

使人口銳減,目前只剩一千多人,以漁獵為生:「夏捕魚作粉,冬捕貂易貨生計」。

 

其音樂以五聲音階為主,很少使用變化音,曲調婉轉流暢,節奏規整,其民歌《烏蘇里船歌》以傳唱各地。

 

 

 

4.阿佤山《滇西土風》第一樂章 郭文景 曲

 

樂曲以強烈尖銳的打擊樂器和彈撥樂以指甲彈面板的特殊音響效果開始,渲染出原始的氣氛。

 

廣板之後,轉入沉重蒼涼的慢板,古老沉鬱的旋律在弦樂和大笛間交替出現。其後是憂鬱如歌的行板段落,

 

樂曲在陳述與發展中一直保持著節奏的凝重質感,這一沉重的行進感從極弱推進到極強,在高潮中結束這一樂章。

 

 

佤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山區,地處於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

 

山巒重疊、平壩極少,被稱為阿佤山。佤族信仰一種萬物有靈的自然宗教,有殺雞、殺豬、剽牛祭鬼的習俗,

 

並把木鼓作為靈物崇拜,故有「砍牛尾巴」和「拉木鼓」的原始宗教活動。

 

 

5.《黃土情》瞿春泉 編曲

 

  這首樂曲採用了富有濃郁西北地區風情的音調,以深情質樸的旋律,

 

表達西北人民對黃土的熱愛和依戀。

 

 

6.《憶》趙季平 作曲

 

你說,你喜歡這個樂章,而每當聽到它時,你的兩眼就像是淚的泉、淚的河,

 

似乎,你從中感知了甚麼,似乎,在你的心中,它已是自己的

 

我的樂句裡流淌著你無盡的思索,我的生命中繚繞著你輕吟的歌,

 

原本坐在這裡的有你,還有我,可你卻去了遙遠的天國

 

剩下的,唯有音樂能為我們繼續訴說,樂聲未起,我的胸中已是淚雨滂沱

 

 

7.《蓬瀛狂想》王乙聿 作曲

 

作品裡運用了排灣族的旋律,曲名叫〈Lemayuz(為什麼)〉,與臺灣北管的旋律〈新番竹馬〉。

 

作曲家試著把這兩個旋律混在一起同時進行,另截取了一小部分的創新旋律,

 

再由〈Lemayuz(為什麼)〉而延伸出來的新旋律,作為描寫臺灣四面都是海與藍色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挺育的狐狸窩 的頭像
    挺育的狐狸窩

    高挺育的狐狸窩

    挺育的狐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