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同小異─空間情感的記憶濫觴與苦樂承受
文/高挺育 2010.05.10
源起:
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因人而異,但我始終相信關於一個人的「記憶」是大家所共同珍惜的。本次展覽的理念即建立在此基礎上。倘若由我詮釋「大同小異」,它代表著自己的出生地:大同區昌吉街的各種生活回憶點滴、相對於新世界的舊天地、向外擴張的自我緊縮、未來老化的時光回溯,在這之中充滿了無數矛盾、空間情感、記憶濫觴與苦樂承受。
幼稚園時期離開了大同區,全家遷往內湖路一段X號(忘記當時住址,僅依稀記得電話是797-9436)。由於新環境已規劃又是剛落成的獨棟別墅,論其舒適感還是空間感,就算當時年紀還小也很容易與過去老舊社區做明顯的對照。只記得父親並未將舊屋租出去或是賣掉,這件事情時常成為父母爭執的導火線,但我理解父親的想法,他對昌吉街有著濃厚的情感,莫名的佔有慾。記得父親曾對我說:「當時沒什麼錢,只買得起這個地方,即使附近生活水準不高(註1)但這畢竟是我白手起家的地方…….」。
八○年代由於臺北市政府對基隆河進行截彎取直計畫(註2),強制徵收內湖的新家,預計在十年後將以國宅的形式重新呈現。我們不得已又搬回昌吉街,那時我正準備升高中,對於家的記憶越來越錯綜複雜,對於內湖的懷念也逐漸加深,到底哪裡是新家、哪裡是舊家的界線逐漸模糊。雖然這段時間不短,但我的記憶中只有一半的時間,另一半則是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的宿舍待過。話說為宿舍,流浪命的我從大一到大四至少換過了至少三個”家”,更別說是後來畢業到鶯歌高職任教、研究所住在中壢……等,家對喜歡獨立與自由的我而言,似乎成為一種居住的方式。直到2006年研究所學業完成搬回內湖,發現一切都變了,只有大同區沒有變。它還是一樣老舊,一樣有味道。我開始幻想著有根的生活,即便當時已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並住在內湖……。

概觀大同:
大同區原名巴浪泵,乾隆28年(西元1763年)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時,載有「大浪泵庄」。道光24年(西元1844年)之契字述及「大隆同四十四坎」,即稱「大隆同」。大隆同有山,山形似龍,故有「龍穴」之稱,大隆同街得龍脈靈氣,山川鍾毓,人才輩出,遂成為淡北文人淵藪,後來邑人為酬謝龍山並傳之久遠,乃將地名改稱「大龍峒」,日據時有大龍峒町,臺灣光復之後35年2月規劃全市為十大區。合併大龍峒町、蓬萊町、太平町、大橋町、河合町為區,因轄區內有孔廟及大同路(現大同街)為紀念孔子天下大同之精祇及取國父世界大同之崇高理念與精神,配合舊地名而命名為「大同區」。
大同區位於臺北市西部,東邊以捷運淡水線和中山區為鄰,西邊則以淡水河與臺北縣三重市分開,南邊以忠孝西路、鄭州路與中正區、萬華區銜接,北邊以中山高速公路邊界和士林區為界。大同區以住宅區為主,但早期發展的商業型態至今仍然蓬勃發展,如迪化區的南北貨、藥材市場,延平北路的布料市場,承德路、太原路的電機、五金市場等。而新興的服飾業集中於後站商圈與圓環一帶,農牧業則早已不存在了。大同區由於老舊社區的更新與再發展,已經成為市府施政的主要項目,所以近年來有相當多的建設相繼開展。(註3)
即便同為台北盆地最早開發的大同區,每個鄰里的發展也各自大逕其趣。我所居住的豬屠口昌吉街正巧介於自古學風鼎盛的大龍峒文化圈以及早期經商致富的大稻埕文化圈。相較之下區,早期多以屠豬、粗工以及資源回收為業的社區環境,似乎成為生活水準低落、文化真空的不毛之地,但仔細觀察從過往務農社會發展到今日工商、科技進步的脈絡,我們不能否認當地時空累積下來的生活豐富性,這也是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豬屠口生活文化價值」之真所在。
作品Ⅰ:△≒□
關於平等的公式
這是一個邏輯問題。1等於1,2等於2……;1不會等於2,2也不會等於1。相信這樣的算數,就連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都不會出錯。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問題就變的錯綜複雜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心情、態度、想法在每一分秒都可能不同,難怪從佛學觀念中身體不是自己的,而是因緣具足的法則。也因此,一個主體A在此刻以許是A,但過了下一刻,我們很難證明A仍等於A。一個主體已經如此,當AB在相互比較之時,則更加混亂。社區、族群、國家、兩性……之間的生而平等,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然而兩者之間想法不同、體質差異,更遑論彼此的價值觀……?試問男女相等代表的意義,就女權主義於六○年代發展時,北美與的歐陸女權主義者便提出不同觀點。前者強調男女之間的平等,而後者主張的是兩者間的差異;從中可發現表面的平等並不單純,它是一場「權力均等」以及「價值差異」間的拉鋸戰。(註4)

故鄉的意義
因應大橋捷運站的興建,2010年三月二十九日目睹了一場大規模的聚落遷徙。從整條街裝滿一車車搬家的行李,觀察遷徙者沒落的眼神並感受到其無奈,事實上,他們沒有捍衛自己家鄉的能力,更嚴重的是失去了認知故鄉的能力。我認為這是一種失根症,失去了根忘記過去,任憑生活的現實無情地宰制,更陷入房地產怪獸的驅逐陰謀當中卻不自覺。由於熟悉這片土地,每每來到豬屠口(現在的昌吉街一帶),看見老舊狹窄的街道、黃褐色的小掛磚、兩層樓高的傳統透天……,都會有種回家的憧憬。這就是我所居住的社區、我的故鄉。之所以記得這裏,拜過去的記憶元素所賜。隨著都市更新與城市發展,越來越多老房子被鋼筋大樓所取代,對於豬塗口的回憶也就如大同區公所立面從豬血色貼皮為米色而逐漸模糊,記憶元素逐漸消失,患得失根症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殘存著社區認知的人還可能運用虛擬取代真實,進行故鄉的追朔;然而這不就是一場不斷被迫妥協的悲劇嗎?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必須從陌生的臺南舊城區或是各地沒落的老街巷弄,重溫並虛擬出屬於自己的記憶。

先求差異再求平等
由於每個場域的價值觀並不相同,因此尋求一種齊頭式平等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先觀察並了解彼此差異,掌握自己的立基點與價值體系,方能進一步地展開公平的對話。為了克服平等差異的謬誤以及避免失根症的上身,我計算出某種公式以詮釋上述目的,因此提出了△≒□,期待透過它傳達出自我社區認同平等性。△→我的故鄉,□→非我的故鄉,一般來說,每個社區應該是公平、是平等的,因此△=□,然而同樣是台北市,信義區與大同區的資源分配是一樣的嗎?因此不得不冠上≒(近似於)符號。△≒□成為一個尖銳的諷刺與呼籲,到底我們的故鄉是什麼?與其他社區是平等的嗎?而我們的主體性又是什麼呢?
由△(我的故鄉)□(他鄉)產生的關係公式如下:
△=□(故鄉與他鄉是平等的)
△≠□(故鄉與他鄉有所差異)
△≒□(故鄉與他鄉有所差異卻不近平等)
△≠□(故鄉與他鄉有所差異)
△≒□(故鄉與他鄉有所差異卻不近平等)

作品Ⅱ:召換快樂的記憶
關於快樂的記憶
我的成長就和體型一樣呈跛腳鴨式發展:對於有興趣的全心關注,無法共鳴的則漠不關心,因此自知成長認知範圍相當狹隘。據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為了生存與進化,往往較能記住快樂的一面,淡忘痛苦的記憶。若回想起我童年的快樂,實在相當單純─玩樂與畫畫。回想自幼是個過動兒與宅男的合體,極愛運動與動漫。國小時期愛上打球、釣魚、溜冰、單車、爬山……,由於家人不愛出門,早就習慣自己行動。除了總是打球打的一身泥回家被唸外,印象深刻的是小六開始常趁假日扛著甩竿,獨自一個人步行至西湖國中站搭乘中興號(現在的國光號),抵達基隆火車站後轉101、103到和平島或是望海巷垂釣,幾乎鄰近的海岸地形與釣點都摸熟透了。而關於動漫遊戲,記得當時常省下午餐的錢存起來買模型,剛弹、戰艦、飛機模型…..溢出了書房展示檯。當然書櫃裡擺的也不是教科書,而是滿滿的漫畫與動漫收藏品。自覺熱愛畫畫與欣賞動漫所所關連,記得組好模型後,為求質感與效果,總會敗下各種顏色的模型漆,為心愛的戰艦小心翼翼地塗上色彩。擁有各式各樣的模型後便希望放在「對」的地方:不同主題的場景。便拿起水彩畫在壁報紙上,創造一張張的宇宙、戰場、原野……等等。再者是對動漫主角的崇拜,記得不管是國語、數學、自然還是社會課本,大致上都被BB戰士、孫悟空或是小叮噹……所佔滿。現在發現,過去的快樂怎麼想都脫離不了這些元素。

招換記憶的快樂
隨著年紀增長,不知什麼原因原本密切陪伴著我的這些快樂逐漸成為失聲者,在不知不覺中離我而去。即便現在擁有更多社會常識中的價值,但我很清楚這是一個危機,自己可能逐漸變成另一個人,忘記快樂、忘記過去的無名氏。因此必須舉行一場儀式,招換記憶的快樂。這個儀式不同於一般宗教,所有信物必須是對我有意義與價值。首先透過直覺的恍神狀態記錄下每一種祭祀用具,並試圖從倉庫或任何可能的地方找回它。接著佈陣,由於從小受到動漫影響很深,採用故事內容常出現的五芒星(註5)於陣座,經由一定的流程擺上所有信物,這些祭品都是過去陪伴我最重要的快樂泉源。最後點起香火,開始禱告召喚過去的快樂記憶。儀式流程列舉如下:
時間 |
項目 |
內容 |
備註 |
08:00 |
整理現場 |
整理打掃、清潔祭壇四周 |
|
08:10 |
安置信物 |
謹慎地清理並安置各項信物 |
|
08:20 |
早晨儀式開始 |
開始禱告,內容約為: 過去的回憶您好。我是台北市大同區昌吉街81巷25弄14號2樓的高挺育,因為隨著年紀的成長已及工作的關係,離您越來越遠。但是我知道您對我是重要的、是可貴的,沒有過去快樂的記憶就沒有今日樂觀的我,因此我必須感謝您。時間不斷地過、人生也一直在變化,我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我會更加努力地活過每一天,累積更多快樂的記憶,這是我想到能夠報達的方式之一,希望您笑納。也希望過去的快樂能夠繼續圍繞在我四周,別離我而去。謝謝! |
|
08:30 |
祭拜者離席 |
祭拜者離開,香火繼續燃燒 |
|
20:50 |
晚間儀式 |
開始禱告 |
|
21:00 |
晚間儀式結束 |
禱告結束,熄滅香火 |
|

私密信仰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宗教信仰對一般大眾有一定的重要性,通常在於精神心靈的寄託慰藉、或是對於自然大地的畏懼遵從。東西方重要的宗教諸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累積了豐富的宗法教義與儀式,各有大量的信徒。有別於特定偶象的集體崇拜,本儀式所採用的方式為私密信仰,所朝拜的對象是記憶。由於每個人的過去不同,並沒有共同的信仰對象,因此儀式表現也就因人而異。祭儀方法傾向於「覺知」式的,一方面透過直覺順從儀式的自然發展,另一方面則透過邏輯判斷分析儀式的合理性,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或是忌諱,重點是對目標的專注、感受與感恩。透過這次的祭祀儀式,也觸探了私密信仰的可能性。
結語:
一個上了年紀的社區,必定累積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一個長期居於此地的住民而言,最重要的價值莫過於在地的「認同」與「回憶」。期待透過「平等與差異的公式」以及「招換快樂的記憶」能對照顧我數十年的大同區獻上微薄的回禮。
.............................................................................................................................................................................................................................................................................................
註1:據文獻記載早期大同區揚雅里、斯文里有一批從雲林臺西鄉遷徙過來的族群,主要從事打零工或資源回
收等工作。
註2:國改研究報告指出,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是在當年時代背景之下最符合地區發展需要的決策,對於上游
洪水的排洩有絕對助益: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R-090-046.htm
註3:資料來源:大同區公所。
註4:后女權主義,索菲亞.孚卡 瑞貝卡.懷特,文化藝術出版社。
註5:五芒星的五個頂點都代表不同的元素,分別是地、水、火、風及象徵人類精神力量的靈元素,常運用在
召換魔法地儀式中,由於它的神祕性使得許多動漫劇情長拿此作文章,羅織出豐富的故事,如早期的知
名動漫:來自魔界、魔力小馬、暗黑破壞神、庫洛魔法使、咒術師……等都看的到其影響力。
收等工作。
註2:國改研究報告指出,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是在當年時代背景之下最符合地區發展需要的決策,對於上游
洪水的排洩有絕對助益: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R-090-046.htm
註3:資料來源:大同區公所。
註4:后女權主義,索菲亞.孚卡 瑞貝卡.懷特,文化藝術出版社。
註5:五芒星的五個頂點都代表不同的元素,分別是地、水、火、風及象徵人類精神力量的靈元素,常運用在
召換魔法地儀式中,由於它的神祕性使得許多動漫劇情長拿此作文章,羅織出豐富的故事,如早期的知
名動漫:來自魔界、魔力小馬、暗黑破壞神、庫洛魔法使、咒術師……等都看的到其影響力。
( 狐狸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