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elardo Morell 作品:Brooklyn Bridge (新畫廊提供)
才剛在誠品翻完一本新書 "用零用錢,收藏當代藝術"
一位藝廊的朋友和狐狸聯繫"想邀請你來新畫廊參觀[慢拍]一展"
看看這次的創作者:哇!有Abelardo Morell
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肯定都認識這位將針孔攝影發揮到極致的創作前輩
除了四位活耀的國際創作者以外,其中還有一位台灣藝術家 ─ 李文政
他不就是以《渾然不知的生活系列》竄紅並持續發表的學弟嗎?
狐狸當然要力挺一下!
[慢拍]的展覽空間"新藝廊"位於仁愛路上
可說是悠閒藝術中心的"當代版"
經營者發現當代藝術在國際以及臺灣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力
嘗試耕耘這在臺灣過去除了"新人獎"以外,很難找到的的舞台
期待發掘出具臺灣特色的當代藝術市場
讓狐狸不禁佩服!
而本檔如此大膽,實驗性之強
很容易讓大家誤以為是公部門的展覽
完全嗅不出藝廊的商業味
這樣的經營理念與小山美登夫(村上隆與奈良美智的推手)有相同之處:
藝術作品不能像商品一樣的模式販賣!
由玻璃櫥窗前垂吊下來的數條"地毯"
從遠方就能看見他的正字標記
對台灣味始終有自我創見的李文政
在2008年開始從生活元素找尋各種符號
創作出一系列《渾然不知的生活系列》
作品從遠看像極了各種貴氣的抽象紋飾
接近仔細瞧才赫然發現原來全都是些充斥於生活週遭
視而不見、食之無味的免洗餐具、滷味、鐵窗.....等
新畫廊戶外一景(新畫廊提供)
李文政運用這樣的創作方式
讓我們不得不反思
究竟我們忽略了多少生活上的細節 或者 忽略了生活本身?
最簡單的物件、最深沉的諷刺-透過美麗的"設計"正一次次殘忍地針扎著觀賞者
李文政作品:滷味生活(新畫廊提供)
李文政作品:滷味生活局部放大(新畫廊提供)
Soo Kim作品:Crowds walking into each other, without touching(新畫廊提供)
Soo Kim作品:Turns around, recognizing her(新畫廊提供)
接著狐狸觀賞第二位創作者-韓裔美籍藝術家 Soo Kim的作品
他的創作理念圍繞在視覺資訊的削減
在台灣這段時間
創作者記錄了北部著名景點,包括臺北市信義區、萬華、北投、新北市淡水、九份、平溪...等
將拍攝回來的影像,交錯手工挖除,並後製處理成類似燈箱膠片
紀實抽象參半、現實虛幻共融
奇妙的"蘇式"風格在觀眾面前發酵
尤其是燈光穿越過交面產生的第二重影像與作品相互輝映
視覺張力更令人嘖嘖稱奇!
Abelardo Morell 作品:CO Sunrise Rockport (新畫廊提供)
第三位藝術家Abelardo Morell
當觀者直接看到他的作品 肯定會被突如其來的震撼感所吸引
神秘詭譎的氣氛
在一間密室中乍現開來......
運用深厚的攝影技術
創作者直接將房間當作針孔相機
花了八小時的長時間曝光
融合了真實地境與幻想夢境
Charles Labelle 則用更加實踐性的方式來表現"慢拍"
首先選定一首歌 並將每句歌詞拆解開來
再現於自身過程的每一個角落.....
Charles Labelle作品: Ext Song 1、8、36(新畫廊提供)
Charles Labelle作品: Lost Highway 3、5、24(新畫廊提供)
當觀者聆聽這首歌時 ,同時觀賞歌詞的內容以及視覺所到之處
這樣的慢拍似乎象徵著自由、隨性與個人情感經驗多重奏!
而隨著不同的詞曲、不同的視覺元素搭配
也讓觀者感受出截然不同的日常組曲
Antti Laitinen作品:athens_map1、2、3
Antti Laitinen作品:athens_map 重疊在一起
第五位藝術家Antti Laitinen 則是由表演藝術的概念出發
她將自己的臉印在地圖上
企圖透過"看清"自我的方式走在世界各地
在徒步走的六個地區由於環境差異,所面對不同的阻礙與意外
驅它她的容貌隨之改變
這意味著一步一腳印地向前探索,也正是由世界認識自我最佳的方法之一!
欣賞完上述作品狐狸有不少的感觸:
創作者用藝術的語言來放慢速度,觀察自己所處的世界
而像我們每天汲汲營營於生活與工作的人
應當用什麼方式放慢速度,好好觀看一下自己的容貌?
且問:我是誰?
.................................................................................. 展覽資訊 ..................................................................................
慢拍 Taking Time
展覽時間:2011.10.1(六)~11.10(四)
展覽地點:新畫廊 臺北市仁愛路四段232號 (02)270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