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龍街走很容易就會逛到保安宮與孔廟,正巧飛機都會在這附近降落,呈現出有趣的對比 (狐狸攝)
狐狸雖然持續在紀錄大同區這一代的街景
但每次忙起來,就沒有時間整理......
隨著都市發展建築物容貌改變
狐狸往往覺得力不從心
消失的速度太快太快!
雖然城市的改變與發展是必然的成長
然而狐狸關切的是:發展的過程中,是否有去尊重過往的累積?
倘若我們現在失去了過去的生活記憶,正意味著未來將失去現在的生活記憶,
哪麼文明發展的意義究竟為何呢?
之前和各位分享了揚雅里、老師里、斯文理...等地區,這次狐狸走訪臺北過去的重要文化重地-大龍峒
由於狐狸家就在昌吉街
保安宮、孔廟就像是"走灶腳"
這次先記錄了大龍峒周圍如哈密街、敦煌路附近的許多民宅,挑選幾張印象深刻的和各位分享.....
四十四崁老街翻新現貌 (狐狸攝)
大龍峒周圍民宅 (狐狸攝)
大龍峒周圍民宅 (狐狸攝)
大龍峒周圍民宅 (狐狸攝)
此種傳統公寓式建築在揚雅里也多見,雖已退流行卻相當有熟悉感 (狐狸攝)
最前面的建築曾經因老舊磁磚剝落而呈現迷彩效果,今已重新貼皮整修 (狐狸攝)
在陽光的襯托下,老公寓顯得活力奔放 (狐狸攝)
靠近敦煌路一帶,老街屋與公寓已被新式建築與新國宅取代 ,2006年落成的"大同世界"就是一個明顯案例 (狐狸攝)
哈密街、敦煌路一帶巷弄由於開發早、年代久仍看的到不少矮式公寓建築,甚至是傳統街屋或街屋改建 (狐狸攝)
仔細觀察老公寓的色彩組合,也可以發現台灣色是可以調出來的喔 (狐狸攝)
這三式一體的集合公寓不管在磁磚貼圖以及結構設計在該區都非常特別,這背後一定有著動人的故事....... (狐狸攝)
我們可以發現進入門口右側就有個白色的門可以通往二樓(狐狸攝)
在斜陽下欣賞老屋的門面,真是充滿了美感 (狐狸攝)
這次走訪行程,從11點走到下午6點
整天烈日發威,讓狐狸幾乎變成狐狸乾
但收穫相當多,也發現一些雖然就在隔壁卻不曾趟訪的地方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哈密街59巷內的老透天
建築樣式與結構和周圍的公寓都不太ㄧ樣
磁磚的用色以青色為主,會點以黃色、橙色、米色、藍色裝飾
再搭配洗石子、鐵件等媒材的組合
讓整體視覺相當有層次
感覺屋主在當時應該相當有美學素養
可惜的是狐狸沒有遇到屋主
無法探究這棟建築落成的年代與契機
想必背後一定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待續........狐狸的大同區紀錄-哈密街&敦煌路篇(2)